一文读懂:直飞、转机与停留的核心区别

详细解释一下航空中直飞、转机和停留这三个基本的概念。

简单说,这三个术语描述了从出发地(A点)到目的地(C点或D点)的不同飞行方式,其核心区别在于是否经过第三地以及在第三地停留时间的长短

1.直飞 (Direct Flight / Non-stop Flight)

航班从出发地直接飞往最终目的地,中途不降落,是点对点的飞行。

  • 行程模式: A → B
  • 举例: 从上海 (A) 直飞到旧金山 (B)。你在上海登上飞机,下一次降落开舱门时,你已经到达了旧金山。这是最快捷、最方便的飞行方式。

这里有一种特殊情况:“技术经停 (Technical Stop)”。

  • 什么是技术经停? 指的是飞机在从A点飞往B点的途中,可能需要在某个机场(例如C点)降落,进行加油、机组人员轮换或进行技术检查等。
  • 为什么仍算“直飞”? 在技术经停期间,前往最终目的地的乘客通常不需要下飞机,也不需要更换飞机。从乘客的体验角度来看,你仍然是乘坐同一架飞机、同一个航班号从起点到达终点。因此,尽管飞机中途降落过,但在航空业和票务上,这通常仍被归类为“直飞航班 (Direct Flight)”。

区分“直飞”与“不经停”:

  • 不经停航班 (Non-stop Flight): 这是最严格意义上的直飞,A→B,中途完全不降落。例如,上海直飞旧金山。
  • 直飞航班 (Direct Flight): A→B,使用同一个航班号,但中途可能有技术经停点。例如,一个从上海飞往纽约的航班,可能会在安克雷奇经停加油,但乘客不下飞机,航班号不变。

在日常交流中,我们通常将“不经停航班”就称为“直飞”。

2.转机 (Transfer / Layover / Connection)

你的旅程包含至少两个航段,你需要在中途的某个机场(转机点)下飞机,更换另一架飞机(可能是不同的航空公司),然后继续飞往最终目的地。在转机点的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

  • 行程模式: A → B → C (一次转机) 或 A → B → C → D (两次转机)
  • 关键点: 在中转机场B(或C)的停留时间 < 24小时
  • 举例: 你从成都飞往纽约,在香港转机。
    • 第一段航程:成都 (A) → 香港 (B)
    • 在香港机场,你需要下飞机,通过安检,找到下一个航班的登机口。
    • 第二段航程:香港 (B) → 纽约 (C)
    • 你在香港机场的等待时间(例如5个小时),即使是过夜(例如晚上10点到达,第二天早上8点离开,总停留10小时),只要总时长在24小时以内,都属于“转机”。

在转机时,你需要注意行李是否能够“直挂”到最终目的地,以及是否需要在转机机场办理过境签证。

3.停留 (Stopover)

停留与转机的过程非常相似,都需要在中途机场换乘另一架飞机,但其本质区别在于停留时间。当你在行程中的某个非最终目的地的城市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时,这次中转就被定义为“停留”。

  • 行程模式: A → B → C
  • 关键点: 在中转机场B的停留时间 > 24小时
  • 举例: 你从北京飞往洛杉矶,选择在东京停留。
    • 第一段航程:北京 (A) → 东京 (B)
    • 你在东京入境,提取行李,在市区游玩了两天(停留超过24小时)。
    • 两天后,你回到东京机场,办理登机手续,乘坐第二段航程飞往洛杉矶 (C)。

停留相当于将一个长途旅行拆分成了两段独立的短途旅行,让你有机会在途中多游览一个城市。很多航空公司会推出允许免费停留的机票作为吸引旅客的策略。

总结

最后,总结一下,方便你更清晰地理解:

特征直飞 (Direct Flight)转机 (Transfer)停留 (Stopover)
行程A → B (点对点)A → B → CA → B → C
是否换飞机通常不换 (即使技术经停)是,必须换飞机是,必须换飞机
中途停留时间无 (或仅为技术经停时间)不超过 24 小时超过 24 小时
体验最快捷,一票到底,行李直达在机场内等待,时间较短可出机场游玩,相当于多了一趟短途旅行

类似文章